来源: 王德茂问答网
2024-05-20 16:58:59

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

“这里吃得比家里还好,饮食上荤素搭配,每餐不重样,刚来的时候体重才80斤,现在都90多斤了。”今年82岁的笪金容老人之前一个人独居在家,饮食单调,寡言少语,倍感孤单,自从入驻曜阳养护院后,老人脸色红润、精神焕发。笪金容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德兴市开展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德兴市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走访中发现,许多独居老人存在生活自理难,服务中心内存在设施老旧、周边山体滑坡等情况,相关负责人多次实地调研,请施工队现场勘察制定方案,进入老人家中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为破解农村广大留守、独居、高龄老人养老以及服务中心设施维护等问题,德兴市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中心”为纲,统一管理和调度曜阳老年公寓、爱心医院、社工服务站、养老志愿服务队等,形成了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市场同享、资源共用的家庭服务体系,范围覆盖生活照料、康复治疗、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和安宁服务等家庭服务,成功探索出了“医养结合全程照护型”家庭服务模式。中心开展了“阳光家园”“暖心嫂”“居家有爱”“生日不寂寞,关爱孤寡老人”、集体庆生等活动,为90多位失独、孤寡、居家养老的老人及残障人士建立档案,并积极推进中心周边山体加固,墙体渗水维修等工程。

在德兴市银城街道银山社区老年驿站,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可以容纳120人就餐的长者食堂,还有老年人文化活动室、健身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门球场等场所,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全面享受居家养老、读书看报、健身休闲、文化娱乐、助餐送餐等贴心服务。

银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陆夏民告诉记者,这里打造了融合托养、医疗、文娱等于一体的嵌入式养老院,为老人提供全天候照料服务,同时,对社区内200户70岁以上的老人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让社区老人们真正过上“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

银山社区率先在德兴市推出“社区红色物业+养老”服务项目,打造红色物业便民驿站,组建了一支红色物业志愿者队伍,针对社区7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孤寡老人等群体,开展探访、巡视、代购、入户维修、订餐送餐、家居保洁、圆梦“微心愿”等服务,尽最大可能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方便。

同时,该养老驿站内电教室还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会长期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体检服务,并为体检老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询问、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仅有专门负责的社工为社区内的高龄、残疾老人提供“义诊送到家”服务,还会定期提醒记录在健康档案内的老人复查、用药,并针对性地给予健康宣教指导,使得老人们可以有病早治,无病预防。

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心用情为民造福……德兴市聚焦老年人身心健康,积极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聚焦‘党建+养老驿站’建设,采取盘活闲置原有办公场所、旧校址、祠堂、仓库、租用闲置民房等方式进行场所建设改造。2023年共投入54万元,对‘党建+养老驿站’建设给予补贴,并为‘党建+养老驿站’统一配备了电视、棋牌桌、户外活动场地等休闲娱乐设施,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或聊天拉家常、或打牌、或看电视、或读书看报,让老人们拥有了一个‘幸福之家’。”德兴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股负责人余永明告诉记者。

大爱无疆 救死扶伤

  钱雪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ami,ami(阿蜜),法语的意思就是朋友。”时至今日,行医16年的王望国,印象中最感动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在他和同事援非期满回国之际,当地的非洲人紧握他们的手,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

  王望国是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2017年11月,他参加中国(江西)第13批援非乍得医疗队。乍得是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高发地。医疗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身为队里的感染科医师,肩负着传染病科普、预防和临床治疗工作的重任。他不敢懈怠,在负责患者日常的诊断和治疗之余,还积极参与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当地的气温常年在30多摄氏度,蚊子纷飞,不少居民因为被带有疟疾等传染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会患疟疾病。每当给当地居民送医送药,或是成功治疗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后,对方总会说ami,ami,这让我们感到很骄傲,很幸福!”身材不高的王望国说,当地经济条件落后,环境艰苦,自己每天也要竭力防蚊虫叮咬,不管天气多热,即使停电的时候,也要挂着蚊帐睡觉。同时,当地一年有3个月是沙尘暴天气。在沙尘暴肆虐的日子里,工作的地方、睡觉的地方,就是一条门缝也得死死堵住,否则半天时间沙尘就会铺满办公桌。“援非的日子生活虽然很苦,但精神上很富足,每当当地居民听我说来自于中国,他们就竖着大拇指点赞:中国是大国,中国人很有爱心,每年都有医生来给他们送药品、看病。远在他乡,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日,提起援非往事,王望国既历历在目又甚感自豪。

  援非归国后,王望国积极参加呼吸与危重症专科规范化医师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培训期间,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培训组建了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团队。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近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江西“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名单,王望国榜上有名。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望国很谦虚,他说这份荣誉也属于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每一位同事,三年抗疫,他们付出太多,每一位都有着不一样的抗疫故事。同时,这份奖励也有爱人的功劳,记得有一次,在他援非的时间里,爱人开车时被撞了,爱人打电话给他,因为时差,正在睡觉的王望国半天没有接到爱人的电话。“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几岁的孩子,生活中遇到棘手的事情,自己帮不上一点忙,作为丈夫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满脸真诚的王望国深感愧疚。在同一个医院从事B超工作的王望国妻子苏红慧则说:“毫无条件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只要丈夫履行好一个医生的职责和使命,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治疗感染病的医生不仅要有十分的共情,时时刻刻‘痛着患者的痛’,更要有百倍的严谨,尽力杜绝每一个细微的传染盲点。行医和传医路上虽会碰到困难,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将扎实的医术作为‘底气’,才能够帮助他人。未来我依然会坚守并奋斗于此。”王望国如是说。

上饶:多举措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本报记者 郑欢

  “我老伴去世以后,子女跟我约定:每人每年支付1000元赡养费。可是,老大和老三既不常来看我,也不按约定给付赡养费。你们可以帮帮我吗?”日前,现年80岁的广丰区排山镇下余村村民余某向村里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相关人员咨询有关法律援助事宜。广丰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详情后,上门为老人办理了相关手续,并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如今,余某的子女正按期履行赡养义务。

  余某的“老有所养”得以实现,得益于我市全面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到身边”“顺民意”。当前,便利、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正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更多困难群众就近就能获得法律援助。

 

  建“站”设“室”  让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谢谢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不久前,广信区枫岭头镇长塘村村民徐某某的丈夫,将一面绣有“无私援助百姓,捍卫法律尊严”的锦旗送到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向该中心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2021年7月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说起。当月31日上午10时许,徐某某搭乘丈夫的二轮电动车,正常骑行至广信区武夷山北大道时,被巫某某驾驶的小汽车碰撞倒地。经诊断,徐某某右桡骨小头骨折、右手第2近节指骨骨折、右手拇指远节指骨撕脱性骨折等。住院治疗78天,花费相关医疗费用44000余元,而肇事方只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这让徐某某一家一筹莫展。2021年12月,在村居法律援助联络员的帮助下,徐某某的丈夫向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了相关法律援助申请材料。该中心详细了解了徐某某的情况:农村低保户、精神贰级残疾人,是应被援助的重点对象。于是,立即指派办案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张美华承办此案。接受指派后,张美华第一时间约见徐某某的家属了解案情,并多次奔波于人民法院、保险公司等单位查找依据、核算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帮助立案。最终,经过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由保险公司及巫某某赔偿徐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69189元。拿到款项时,徐某某的丈夫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家门口还有免费的代理律师帮我们维权,太谢谢法律援助中心了。”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类似这样的法律援助工作每天都在我们的站点发生。”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徐新华介绍,为了让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就近获取优质法律服务,近年来,他们大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并将法律援助服务阵地延伸至农村一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援助。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成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700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推进结对帮建  更好满足群众法律援助需求

  “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我们还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各站点对接,破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难题。”采访中,徐新华介绍,他们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探索建立了“站所对接”帮建机制:各县(市、区)推动本地优秀律师事务所与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工作优势互补、专项活动共创”的帮建关系。每家律所指派数名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通过面对面、视频等方式解答群众相关法律咨询问题,倾听群众诉求,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律所每年组织律师到结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普法讲座、法治宣传、“法律明白人”培养授课等活动;积极参与化解乡、村两级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迄今为止,12个县(市、区)已建立法律顾问团,211个乡镇、2239个村(居)委会配备法律顾问。

  徐新华表示,在结对帮建过程中,他们还组织全市264名优秀党员律师,成立了21支上饶律师“志敏先锋”公益法律服务队,深入全市各村(居)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主动当好乡村邻里解答法律疑问当好咨询员、化解邻里纠纷当好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当好宣传员、农村“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员,切实让困难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有什么法律问题不用跑城里,村里就能获得专业地法律帮助。”走访中,不少困难群众表示,帮建机制下,他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面对面”的法律援助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  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法律援助工作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众可以平等享有获得法律服务的机会,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徐新华表示,看似普通的法律问题,却都是群众心里“天大的事”,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当前,他们还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

  “我们充分利用实体、热线、网络这三大平台。组建了上饶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团队,由专业律师接听热线,实行365天工作制。同时,积极推广运用远程视频法律服务,为办事群众随时获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徐新华说,同时,他们还开辟了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22日,全市共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141666件,其中实体平台123528件,热线平台18022件,网络平台116件,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981件。“下一步,我们将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公信力。采取培训上岗、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徐新华表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