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钱运高问答网
2024-05-20 18:24:45

骑行热 带火公路自行车销售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随着春风轻拂,万物复苏,饶城的街头巷尾也悄然掀起了一股骑行热潮。4月14日下午,记者走访了信州区信江中路的一家公路自行车专卖店,只见店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走进店内,一股淡淡的机油味扑面而来。店内摆放着喜德盛、坎普等品牌车型,价格从1000多元到1万多元不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店内的顾客多为年轻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在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座驾。有的顾客正在与店主讨论着车型的性能和价格,有的则已经选好了车子,正在一旁试骑。店门口聚集着一群身穿印有“信州单车”字样骑行服的车友,他们刚刚结束了至灵山风景区的骑行之旅,此刻正在相互交流着骑行的心得。一位小伙兴奋地告诉记者:“骑行不仅让我们锻炼了身体,更让我们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我们每个周末都会组织骑行活动,今天刚刚从灵山回来,大家都觉得特别开心。”

店主王先生向记者介绍,这几年,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公路自行车的销量也逐年攀升。尤其是在春季,天气宜人,骑行的人更多。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锻炼身体,骑行作为一种低碳、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渐受欢迎。”

一位正在为自行车做保养的年轻人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骑行体验。他说:“每次骑行,我都能看到一路上美丽的风景,心情也变得格外愉悦。同时,骑行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它让我练就了健康的体魄。”


让中医药服务“花式”圈粉——上饶市推动中医药服务“下基层”侧记

上饶经开区医院中医义诊活动现场

患者正在进行中药熏蒸

本报记者 钟芷涵 文/图

从村卫生室到市中医院,从“赤脚医生”到中医传承人,从田间地头到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服务群众的生动图景在上饶城乡铺展。

近年来,全市中医药系统全面融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围绕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进一步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下基层”,把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织密基层中医服务网络

如今,随着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我市县级医疗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越来越多百姓走进中医诊室,或治病求方,或养生保健。

走进上饶经开区医院国医馆,充满古韵的装修风格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特色,舒适的就医环境彰显了现代管理理念。“我院中医科于2019年4月份成立,目前由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执业医师,完整的医师诊疗队伍组成,可以开展的诊疗项目包括针灸理疗、传统中药艾灸、普通针刺、刺络、拔罐、刮痧等传统的医学治疗方法,以及一些结合现代医学的中频、低频颈椎、腰椎牵引等治疗技术。”上饶经开区医院副院长琚林娟介绍道,她说:“中医技术拥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为广大的居民提供了治疗的便利,同时对慢性病、颈腰椎疼痛、慢性咳嗽和妇科病、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调理,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公立中医院全覆盖,玉山县中医院被评为“三甲”中医医院,是全省首家县级“三甲”中医医院。同时还设立了8家省热敏灸分院,基层中医药服务占比达30%,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据统计,2023年全市县级中医医院业务总收入13.09亿元、总诊疗178.67万人次、住院患者14.58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9.4%、23.9%、19.2%。

中医特色优势日益凸显

覆盖市、县、乡、村的中医服务体系,打通了上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经络”,群众的就医体验、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如今,在上饶城乡,不论是日常医疗服务,还是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中医诊疗都发挥着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月27日,记者走进信州区施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楼,一股浓郁的艾草香扑鼻而来,理疗艾灸、中药熏蒸、汗蒸、中药贴敷等多种特色疗法为群众提供多种选择。馆内的医师正在根据患者的病情开方;中药调剂室内,药剂师正在配药;中药熏蒸室内,治疗师在为患者做康复理疗……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吸引了不少患者前来就诊。

“中医让我觉得很舒服!年纪大了,腿脚、膝盖常常会痛,时不时会到这里做一下艾灸,疼痛会缓解很多。”从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到在社区就能看上好中医,市民张春英成了信州区施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常客。

据了解,该服务站始建于2004年,中医馆位于服务站二楼,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是市区内建立时间较早且为数不多的集中西医于一体的卫生服务站点,并与江西医专合作成立了临床实验基地、临床技能实验基地。“我们也会经常开展学生的技能培训,进行技能再教育,让大家多看多学多实操,尽快掌握全面的中医适宜技术。”信州区施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徐骏介绍,截至目前,该站点参与中医技能培训的学生包括社会人员累计有200多人。

中医药文化氛围越发浓厚

从拔火罐到针灸,从汤药到膏方……中医药“下基层”给群众看病带去可喜的变化,也让中医药收获了许多“粉丝”,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理念也备受群众欢迎。

“我这肩膀一吹空调就痛,是什么原因?”“最近时常睡眠不好该怎么调养?”近年来,全市各地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义诊活动,深受群众的认可和推崇。面对各种提问,中医医师们耐心解答,帮助市民辨证施治,并一对一进行养生指导。

如今,在广信区枫岭头镇卫生院,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去年,我们卫生院通过提升改造,大力推广中医理疗,不管是在就医体验还是中医服务环境上,周边群众的满意度都很高。”广信区枫岭头卫生院院长周小燕介绍道,该卫生院中医馆的诊疗人次也从无到有,现在每天的就诊人数达几十人次。

此外,为进一步传承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中医药技能,我市举办了中药鉴别技能大赛和第二届中医经典知识竞赛,不仅提升了中药人员中药鉴别能力,还营造了全市学习中医经典的浓厚氛围。

优质资源下沉,让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落地生根。如今,基层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中医诊疗服务带来的便利实惠。


生育保险、门诊慢特病政策明年起调整

  新生育保险政策提高了门诊保障水平,由原来的800元增加到1200元,人均增加400元;提高了住院分娩保障水平,职工和城乡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费用不设起付线,按照二级及以下100%、三级90%报销。住院分娩以外的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按照普通住院待遇执行。省外异地就医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试行)》规定执行。

  新的门诊慢特病政策的主要变化是,在原有门诊慢特病病种的基础上,新增耐多药肺结核、重性精神病、儿童孤独症、克罗恩病、强直性脊柱炎、重度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病、青光眼8个病种;规范了门诊慢特病待遇标准,将门诊慢特病分为Ⅰ类和Ⅱ类,根据疾病特点设定待遇享受期限。

  市医保机构将加强我市门诊慢特病监督管理,做好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支出的常态化监管,探索推进医保药品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同时,把门诊慢特病管理纳入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医师协议管理范畴,加强对门诊慢特病病种认定、医疗服务等行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稽核检查。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